:::: 呼吸系統疾病 :::: 胸 膜 炎
一、定     義 胸膜炎(Pleurisy)又稱肋膜炎,是泛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腔層胸膜與臟膜之間的炎症,大多繼發於肺部或胸膜的病變。當肺部發生各炎症時,胸膜往往受累及而發病,少數情況下胸膜炎也可以通過血行性感染而引發。胸膜炎一般分為結核性與非結核性兩種,以結核性胸膜最為多見。另外,在胸膜炎的分類上也有所區別,通常將胸膜腔內胸液多的稱為濕性胸膜炎;將沒有胸液或只有極少量胸液的稱為乾性胸膜炎。
二、症     狀 1.胸痛、胸部緊束感、呼吸困難、咳嗽。
2.有的還會出現發燒、咯痰,
3.胸痛在乾性胸膜炎時期表現最為強烈,深呼吸及咳嗽都會加重疼痛。
4.濕性胸膜炎因胸液積聚,而使胸膜的摩擦得到緩解、胸痛便會減輕,但取代而之的是出呼吸困難。
5.當胸液積聚在左胸時,會因壓迫到心臟,而心悸強烈、脈博加快。
三、病     因 西醫觀點:純患胸膜炎的病例很少,大多是由其他疾病(特別是肺疾病)繼發的二次性疾病。
  1.由接近胸膜的器官轉移而來
*感染性疾病,特別是肺結核轉變過來的結核性胸膜炎最多。
*非感染性疾病,大多數都是由肺癌引起。
*除了肺病以外,心膜炎、腹膜炎、食道癌等也會併發胸膜炎。
2.由較遠的患部轉移而來,如敗血症、腎炎、多發性關節炎等。
3.其也疾病,只要對胸膜有刺激,均會誘發胸膜炎。例如心力衰竭、肝硬化、腎病變症候群,膠原病,卵巢腫瘤,胰臟炎,胸部跌打等。
   
  中醫觀點:本病在中醫學上屬於「懸飲」、「胸痛」、「脅痛」等範疇。
  1.外因:
正氣不足,寒邪襲肺,衛陽受損,肺氣失宣,積濕成飲,留於胸脅,懸結不散,或寒鬱化熱,灼液成痰,閉阻胸脅,乃成本病。
2.內因:
* ?為飲食不節、恣食生冷,暴飲過量之水,遏傷脾陽,濕聚為飲。
*為勞倦傷脾或素體中虛,脾陽失運,水停為飲,結於胸脅。
*日久化熱蘊痰而成。
  本病常見之証候及其表現特點如下:
 
類 型
全 身 症 狀
1.邪犯胸肺型
寒熱往來,身熱起伏不退,汗出不解,乾咳少痰,胸脅脹痛,呼吸轉側疼痛加劇,口苦咽乾,舌苔薄白或薄黃,脈弦數。
2.飲停胸脅型
咳嗽氣促,甚則氣逆不得平臥,胸脅脹悶,病側肋間脹滿,苔白滑,脈弦滑。
3.痰瘀互結型
胸脅疼痛,脹悶不舒,呼吸不暢,間有悶咳,甚至經久不癒,天陰時疼痛加劇。舌暗或有瘀點、瘀斑,脈弦。
4.陰虛內熱型
痰熱日久傷陰,陰虛火旺故午後身熱,顴紅盜汗,手足心熱,津污不潤則口乾咽燥,餘邪未清故乾咳少痰,胸脅悶痛,舌紅少苔,脈象細數。
5.脾腎兩虛型
氣短乏力,神疲納差,腰酸膝軟,面浮肢腫、呼吸困難,胸悶咳嗽,舌質胖淡,脈象細弱。
四、中 醫 治 療
類 型
治 法
方 藥
1.邪犯胸肺型
和解少陽,扶正祛邪
小柴胡湯加減。
胸脅劇痛者,加延胡索、鬱金、絲瓜絡。
心下痞硬、口苦心煩者,加黃連。
大便乾結者,加大黃。
2.飲停胸脅型
健脾利濕,化氣行水
加味五苓散1。
3.痰瘀互結型
理氣化痰,和絡止痛
膈下逐瘀湯加減。
咳劇者,可加杏仁、瓜蔞皮,炙杷葉。
胸悶痰多者,加全瓜蔞、浙貝母、海浮石。
久痛不已者,加桃仁、紅花、茜草。
4.陰虛內熱型
滋陰清熱,止咳化痰 百合固金湯合瀉白散加減。
潮熱甚者,加柴胡、黃連。
兼氣虛者,加西洋參、太子參。
5.脾腎兩虛型
健脾補腎,益氣化痰
參苓白朮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浮腫甚者,加桑白皮、大腹皮。
便溏者,加木香、蓮子肉。
備註:1.加味五苓散 = 桂枝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羌活
版權所有 時代中醫 Times Health Co.,Ltd
非經同意不得以任意形式轉載或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