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:::: 婦科疾病
:::: 自 然 流 產 |
一、定 義 |
懷孕28週前終止,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者,稱為自然流產。這是婦科常見的疾
病,發病率約為10-18%,其中以早期流產的發生率較高。
早期流產:發生於懷孕12週以前者。
晚期流產:發生於懷孕12∼28週以前者。
自然流產在臨床上的發展共分為七種:先兆流產、難免流產、不全流產、完全流產、稽留性流產(過期流產)、習慣性流產、感染性流產,在中國傳統醫學上是屬於〝胎動不安〞、〝小產〞、〝墮胎〞、〝滑胎〞的範圍。 |
|
類 型
|
病 史
|
婦 科
|
檢 查
|
出血量
|
下腹痛
|
有無組織物排出
|
子宮大小
|
子宮頸口
|
先兆流產
|
少
|
無或輕
|
無
|
與懷孕週期相符合
|
未擴張
|
難免流產
|
多
|
加劇
|
無
|
稍少於懷孕週數
|
擴張
|
不全流產
|
少量持續
大量休克
|
減輕
|
部分排出
|
較懷孕周為小
|
擴張或有組織堵塞
|
完全流產
|
少或無
|
消失
|
全排出
|
正常或稍大
|
閉
|
稽留性流產
(過期流產)
|
類似先兆流產,胚胎已死兩個月以上未排出 |
子宮小於懷孕週數
|
未擴張
|
習慣性流產
|
有連續3次或3次以上流產史,每次流產發生於同一懷孕月,臨床過程與流產相同。 |
感染性流產
|
各型流產均可發生,多併發於不全流產。 |
子宮附近明顯壓痛、體溫升高,陰道分泌物有臭味、白細胞數增加。 |
|
|
二、症 狀 |
腰酸腹痛、陰道出血、破水。 |
三、病 因 |
西醫觀點: |
|
1.胚胎方面的因素。例如胚胎發育異常、胎盤異常、染色體異常等。
2.母體方面的因素。例如內分泌功能失調、生殖器官疾病、全身性疾病、創傷等。
3.免疫方面的因素。由於免疫抑制因子不足,導致子宮收縮,而產生流產。
4.營養不良或藥物、酒精、嗎啡中毒。 |
|
中醫觀點: |
|
1.胎元不固或胎元有缺陷。
2.母體方面,由腎虛、氣血虛弱、血熱、跌撲傷胎或血瘀所致 |
|
常見証候及臨床表現如下 |
|
類 型
|
全 身 症 狀
|
1.先兆流產 |
腎
虛 |
妊娠期陰道少量出血,妊娠期陰道少量下血,色淡暗,腰酸腹墜痛或屢次墮胎。頭暈耳鳴,小便頻數,夜尿多。舌淡苔白,脈沈而弱。 |
氣血虛弱 |
妊娠期陰道少量出血,色淡紅、質稀,或腹脹痛。神疲肢倦,面色皎白,心悸氣短。舌質淡苔薄白,脈細滑。 |
血 熱 |
妊娠期陰道量出血,色鮮紅,或腰腹墜脹作痛。心煩不安,手心煩熱,口乾咽燥,或有潮熱,小便短黃,大便秘結。舌質紅,苔黃而乾,脈滑數。 |
跌撲傷胎 |
妊娠外傷,腰酸腹墜,或陰道出血。或有或無,苔薄白,舌質正常,脈滑無力。 |
2.墮胎、小產 |
妊娠早期或中期出現陰道流血量多,色紅有塊,小腹墜脹,或有胎塊排出,或有羊水溢出,甚或大出血。心悸氣短,面色蒼白,頭昏眼花,煩悶不適,脈滑或澀,舌質紫暗。 |
3.胎死不下 |
氣血虛弱 |
胎死腹中,小腹疼痛或有冷感,少量不規則陰道出血。精神疲倦,面色蒼白,氣短懶言,或口有惡臭。舌質淡黯,苔白膩,脈虛大而澀。 |
血 瘀 |
妊娠胎動停止,陰道出血,色紫黑,小腹疼痛。口氣惡臭,面色青黯,口唇色青,舌紫黯,脈沈澀。 |
4.滑胎(腎虛為主) |
屢孕屢墮,月事或有不調,或滑胎後又難於再孕。體質纖弱,腰膝酸軟,面部黯斑,夜尿頻多,苔薄白,舌質淡嫩,脈沈弱。 |
|
|
四、中 醫 治 療 |
本病中之先兆流產(即胎動不安)、習慣性流產(即滑胎)經中藥安胎治療後,多數能夠繼續妊娠,其他類型的流產則應以西醫方式或中西醫結合進行處理。
類 型
|
治 法
|
方 藥
|
1.先兆流產 |
腎
虛 |
固腎安胎,固衝止血
|
桑寄生散 |
氣血虛弱 |
補氣養血,固腎安胎
|
胎元飲、安胎飲 |
血 熱 |
滋陰清熱,養血安胎
|
保陰煎 |
跌撲傷胎 |
補氣血、安胎
|
聖愈湯 |
2.墮胎、小產 |
活血逐疼、養血止血
|
生化湯加牛膝、紅花、車前子、益母草 |
3.胎死不下 |
氣血虛弱 |
養血活血、益氣下胎
|
救母丹、療兒散 |
血 瘀 |
活血行氣、袪瘀下胎
|
脫花煎加芒硝 |
4.滑胎(腎虛為主) |
補腎益脾、調衝任
|
補腎固衝丸 |
|
|
五、飲 食 宜 忌 |
1.多吃蔬菜、水果、牛奶、魚類、肉類等食物,還有軟堅散結的食物,如海帶、慈姑。
2.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。
|
六、日常生活之保健 |
1.陰道有出血現象時,應臥床休息。勿久站、久蹲、提重物。
2.嚴禁性生活,避免做陰道的檢查,以防止再度流血。
3.保持會陰部清潔,每日用溫水清洗1次。儘量不外出,以免受風寒外感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