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:婦科疾病 :::: 更年期綜合徵
一、定     義 所謂更年期,是指女性由正常的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到不具功能的過渡期,也就是從生育期到不能生育的過程。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更年期是從41-60歲,平均年齡是49歲前後。
二、症     狀 更年期綜合徵所呈現的症狀,可歸納為心血管症狀、精神神經症狀、新陳代謝性障礙症狀等三大類。詳細列表如下:
心血管症狀
神經精神症狀
新陳代謝障礙症狀
潮紅
忽冷忽熱
烘熱
汗出淋漓
血管痊攣性疼痛
高血壓
眩暈
耳鳴
眼花
情緒不穩定
易激動
記憶力減退
失眠
焦慮
抑鬱
妄想
偏執狂
肥胖
血管硬化
心肌梗塞
關節、肌肉疼痛
老年性骨質疏鬆症
陰道炎
子宮、陰道脫垂
皮膚病
五官病變:口腔黏膜疼痛、口乾舌燥、咽喉發炎、眼睛灼熱刺痛或乾燥
消化系統:便祕、泄瀉、貧血
泌尿系統:蛋白尿、排尿疼痛、瀕尿、尿失禁
三、病     因 西醫觀點:
1.卵巢功能衰退:首先表現為卵泡發育不全不能排卵,黃體無法形成,雌激素的分泌也日漸減少,直到不能刺激子宮內膜時,月經便由稀少到停止。
2.與個人體質、健康狀態及精神因素有關。
  中醫觀點:本病為中醫「絕經前後諸証」的範圍。中醫認為七七四十九歲時停經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,這是因為腎氣經水漸漸衰竭,產生生殖機能逐漸減退,導致月經結束,進而五臟六腑的平衡失調。因此腎虛是致病的因素,在臨床上醫師會依照病患體質不同而加以辨証處方。
  本病常見証候及表現特點如下
 
類  型
全 身 症 狀
1.心腎不交型
心煩心悸,失眠多夢,頭、頸、胸、背陣陣汗出,身體上部烘熱,顴紅口乾。頭暈目眩,耳鳴,腰膝酸軟,性機能失常,舌質舌邊尖紅而少苔,脈細數。
2.陰虛陽亢型
頭暈頭痛,耳鳴目眩,心煩易怒,少寐多夢,腰酸腿軟,口乾舌苦,大便乾燥,小便赤熱而短,性慾亢奮,肢體麻木,抽痛。月經先期而至,量多,行經時間長。舌質紅少苔,脈象細弦而數或弦數。
3.心脾兩虛型
少氣懶言,飲食不振,精神倦怠,善於嘆息,或焦慮煩躁,甚則精神失常,悲傷欲哭,心悸,失眠,健忘。舌質淺紅,舌苔薄或白膩,脈象細弱。
4.心腎陰虛型
心慌、氣短、胸悶、胸窒息感、心痛、痛徹胸背,腰背冷痛,甚則水氣上泛,面浮肢腫,舌質胖嫩色淡,苔多白膩,脈象沈微。
5.脾腎陰虛型
頭暈、目眩、面浮肢腫、畏寒、肢冷、困倦乏力、腰腹冷痛、食少納呆、大便溏溏或五更泄瀉、尿頻胖淡。舌質胖淡,舌苔薄白而滑或白膩,脈象沈微。
6.腎陰陽俱虛型
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毛發脫落、腰背冷痛、但欲寐而眠不深、多夢、肢體軟弱、小便清長或尿頻、尿失禁、性慾減退或消失、畏寒、肢冷。舌質淡,脈沈細或兩尺脈弱。
7.肝鬱腎虛型
頭暈,情志抑鬱,口苦咽乾,舌酸納少,胃脘痞悶,兩乳、兩脅、少腹作脹或疼,腰膝酸軟,月經澀少,經來後則諸証緩解。舌質紅少苔,脈弦細。
8.脾胃虛弱型
頭身困重,倦怠無力,氣短語低,飲食不振,噯腐嘔吐,胃脘痞脹,腹脹腸鳴,大便溏薄,或伴以月經先後無定期。甚則面浮肢腫,久瀉脫肛,子宮脫垂。舌質淡,體胖,苔白膩,脈濡緩。
四、中 醫 治 療
類  型
治 法
方 藥
1.心腎不交型
滋水降火,交通心腎
黃連阿膠湯加味
2.陰虛陽亢型
滋陰潛陽
鎮肝熄風湯加減
3.心脾兩虛型
益氣養血,雙補心脾
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
4.心腎陰虛型
補命火 ,振心陽,通血脈
附子湯合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
5.脾腎陰虛型
溫補脾腎,壯火制水
附子理中湯加味
6.腎陰陽俱虛型
溫腎填精,調補陰陽
右歸丸加減
7.肝鬱腎虛型
疏肝益腎,行氣活血
逍遙散加減
8.脾胃虛弱型
健脾和胃
香砂六君子湯
五、飲 食 宜 忌 1.減少動物性脂肪(豬油、牛油)及糖類的攝取,多纖維、多蔬菜水果,吸收低鹽食物。
2.避免過量的茶、咖啡、菸、酒,咖啡以一天不超過一杯為宜。
3.應攝取足夠的鈣質,如牛乳、優格、雞蛋、豆類、小魚乾、紫菜等。
4.多食洋蔥、大蒜、蒜頭,可降低血脂肪及膽固醇。
5.多吃含荷爾蒙的植物性食物,如蘋果、櫻桃、番茄、葡萄乾、梅子、山藥、南瓜、白果、橄欖油、苜蓿芽、胡蘿蔔、香菜等。
六、日常生活之保健 1.心理上的調適,以消除對更年期的顧慮及精神負擔,並保持心情舒暢。
2.半年至一年定期做健康檢查。
3.穿棉質透氣衣物,隨時增減衣物,調整體溫,以減少熱潮紅發作。
4.規律的運動如游泳、慢跑、散步、做太極動作、健康操,皆可增加骨骼的韌度。
 
版權所有 時代中醫 Times Health Co.,Ltd
非經同意不得以任意形式轉載或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