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概念:低血壓係指血壓低於90/
二、症狀:容易感到疲勞、頭重、頭昏、頭痛、目眩、耳鳴、失眠、站立昏眩、頭重腳輕、肩膀酸痛僵硬、四肢無力易冰冷、虛脫感、臉色蒼白、冒冷汗、胸悶、心悸、發音含糊、健忘。
三、病因
西醫觀點:
1.遺傳,一般有低血壓家族史傾向,尤以女性為多。
2.新陳代謝降低。
3.冷症等血行不良。
4.內臟下垂的無力體質。
5.出血過多。
中醫觀點:本病在中醫並沒有「低血壓」這個病名,屬於中醫學「厥證」、「勞虛」、「暈眩」的範疇。中醫認為發病機理為體質虛弱,勞倦內傷,憂思過慮,操勞過度,則氣虛陽虛,應以調理氣機、益氣補陽為主。
本病常見之証候與類型如下:
類 型 |
全 身 症 狀 |
1. 氣陰兩虛 |
頭暈目眩,喉嚨乾燥,心煩躁,氣短,疲勞倦怠,四肢無力發冷,便秘,脈虛。 |
2.腎陰陽兩虛 |
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口乾,記憶力減退,腰酸腿軟、精神疲乏。 |
3. 脾腎兩虧 |
心悸不安,腹脹不喜食,便溏,四肢冷軟無力,胸悶少氣,少氣懶言。 |
4.清陽不升 |
四肢無力冰冷,眩暈,心悸。 |
四、中醫治療:
類 型 |
治 法 |
方 藥 |
1.氣陰兩虛 |
養陰生津,益氣養陰 |
生脈飲或炙甘草湯 |
2.腎陰陽兩虛 |
大補精髓,滋陰補陽 |
龜鹿二仙膠或左歸丸和右歸丸合方 |
3.清陽不升 |
溫陽升運,養血通脈 |
桂枝甘附湯或當歸四逆湯 |
4. 脾腎兩虧 |
補中益氣、血陽舉陷 |
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朮散 |
五、飲食宜忌
1. 忌食辛辣之食物。
2. 忌食生冷食物,尤其冰品盡量少食。
六、中醫食療
1. 鹿茸燉母雞:母雞1隻,鹿茸
2. 鹿茸蛋:鹿茸粉
3. 白木耳燉肉:白木耳
4. 銀耳雞湯:銀耳
5. 當歸黃魚湯:當歸1錢、黃杞1錢、黨參1錢、天麻2錢,黃魚一尾,鹽、薑、酒適量,共煮魚湯,熟即可食。
6. 山藥紫米粥:山藥
七、日常生活之保健
1. 做適運動以增強體質。
2.保持心情愉快,不生氣,避免過於勞累。
3.要起床或站立時,應緩緩換姿,不可突然站立。